3D拍攝和2D拍攝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相比之下更需要注意哪些細節(jié)呢?
簡單來說,首先兩者體現(xiàn)在拍攝設備上的差異。與此同時,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從2D到3D不僅是數(shù)字,維度上的遞增,也意味著在拍攝距離、取景、方法上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兩者之間在經(jīng)驗、原理上很相近,不過3D拍攝擁有更多要求:
1.拍攝距離。
3D拍攝對于拍攝距離比較“敏感”,拍攝距離太遠,3D效果相對較弱,而距離過近,拍攝難度會有所增加,尤其是一體機。平面拍攝很常見的“特寫”經(jīng)常采用虛化背景來凸顯主體,但是3D拍攝很少用。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保障3D效果對于距離的限定。雖然無法達到最大的靈活,但是3D的立體感與層次很好地彌補了很少利用“虛化”凸顯主體的嗲來的缺憾。
2.穩(wěn)定性。
一般拍攝對于穩(wěn)定性的要求也較為嚴格,3D拍攝更是如此。穩(wěn)定性不夠一方會議影響畫面,另一方面制成3D效果還很容易造成觀賞的不適。因此在進行推、拉、搖、移等拍攝操作時需要予以充分重視。
3.人眼的接受程度。
《阿凡達》之所以點燃3D影視風暴,不僅在于其出色的內(nèi)容,還在于3D觀影的生動體驗與舒適度。為了考慮后期觀賞舒適度,3D拍攝在前期就應對人眼的接受程度諳熟于心,確保不脹眼,不突兀,減少或避免觀影的眩暈感。當然,3D觀影效果的舒適度還與后期特效制作、觀影距離、亮度、放映設備等密切相關(guān)。
此外,夜景拍攝對于3D拍攝而言沒有多大優(yōu)勢。光線太暗很容易造成3D效果不理想。同時為了保障畫面的整體性,對于場景的布局也有一定要求。過分凌亂顯然很容易影響整體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