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波及文化產業諸多領域:演出停擺、影院關閉、旅游訂單取消、節事活動叫停,這些現象背后是產業上下游企業痛感傳遞。
這次疫情不僅是醫學界的大考,對所有文化企業來說也是一次劫難。疫情下的文化產業究竟面臨著怎樣的困難?具體情況又是如何呢?
疫情下文化產業之難
在本次調查中,所采集到的2136家企業遍布文化產業九大類,約五成企業為小型文化企業,四成為微型或初創文化企業,中型及大型企業占少數。其中屬于文化核心領域的企業占 82.29%,屬于文化相關領域占 17.71%。
78.9%的受訪企業處于完全停工狀態,且開復工率和企業體量關聯度較大。 體量越小的文化企業完全停工比例越高,近九成微型及初創企業完全停工,大型企業中完全停工比例也超五成,可見產能恢復受阻嚴重。
有超四成受訪企業認為本次疫情的影響非常嚴重,事關企業生存。三成表示會導致企業生存困難,在很長時間內無法恢復,僅不到4%的企業認為影響不大或無影響。
規模越小的企業遭受負面影響越嚴重。從所屬類別看,受負面影響最大的是文化娛樂休閑服務業、內容創作生產業,文化投資運營業影響相對最輕。
目前來說,文化企業承受的最大壓力來自房租物業等支出,日常經營收益減少、工資社保支出、市場不確定性、關聯產業停工等因素也加劇企業痛感。
“現金流”幾乎是所有文化企業談及色變的詞語,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
32%受訪企業表示僅可支撐 1個月, 49%受訪企業支撐時長在 1-3個月,兩者合計 81%。可見,在疫情造成成本不降、營收減少情況下, 三個月是絕大部分文化企業的生死線。
企業體量越小,可支撐時間越短。將近 85%的微型及初創受訪企業、 81%的小型企業、 76.59%的中型企業無法支撐過三個月。大型企業狀況相對較好,三成以上表示可支撐6個月以上。
為了應對即將出現的現金流危機,適度減員是企業自救途徑之一。調研數據表明, 54.68%的受訪企業尚無減員計劃。 16.99%受訪企業計劃減員 10%以內,13.95%的計劃減員 10%-30%, 14.37%的計劃減員30%以上。
其中計劃減員 50%的受訪企業所屬大類,排在前三位的分別為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和文化傳播渠道。無減員計劃的受訪企業所屬大類,排前三位的分別為文化投資運營、文化消費終端生產、文化裝備生產。
疫情影響的千萬以上損失的受訪企業所屬大類前三位分別為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文化傳播渠道。
32.77%受訪企業初步估計已經產生 50萬元以內的直接經濟損失, 26.87%的為 50-100萬元, 26.59%的為100-500萬元。已產生損失超過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合計超過 14%。
同時,超四成受訪企業預估全年營收將比上年度減少 50%以上。
特別應該關注的是, 預估營收減幅超過50%的企業所在大類前三位為內容創作生產、文化娛樂休閑服務、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其中, 演出、文旅、會展行業分屬上述三大類,都因為線下人群聚集消費受阻,以及市場不確定性強導致未來項目無法籌備等特性存在悲觀情緒。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文化產業錯失春節旺季,整體發展階段性承壓,雖然游戲、在線視頻等部分數字文化業態逆勢大漲,但預計短期內文化產業整體將受到一定沖擊,下行壓力將在全年分階段釋放。
文化產業如何巧妙渡劫?
目前,北京已陸續頒發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推進相關政策加速落地,以減弱疫情對文化產業的影響。
一是“資金補貼”,加速文化產業“投貸獎”及“房租通”的資金審核及下發,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文化企業提供資金補貼,同時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對發展前景較好但暫時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文化企業提供信用貸款、調整還款計劃或降低擔保費率。
二是“延緩繳費”,適當延長文藝演出、影視劇院等行業企業的應繳社會保險費,延長納稅申報期限等。
三是“簡化流程”,開展網絡視聽備案審核等線上辦公服務,并壓縮審核時間。
但即便北京已打出強有力的抗疫組合拳,文化企業、文化產業園區仍然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為進一步應對疫情對文化產業的沖擊,確保北京文化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可以從融資支持、行業互助、發展線上經濟、促進文化消費等方面繼續發力。
降低政策紅利兌現時滯
對于文化產業園區來說,雖然北京已出臺了諸多力度大、針對性強的疫情防控優惠政策,但不少園區的現金流狀況岌岌可危,或許等不到政策兌現就資金鏈斷裂無以為繼。建議政府加快兌現政策紅利,在2020年上半年實現各項政策落實、落地,讓園區盡快享受到資金扶持,保障持續健康運行。
加強企業融資支持
針對暫時遇到經營困難的文化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民營企業,首先引導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支持金融科技平臺發揮作用,建立特快審批、放寬綠色通道,提供差異化優惠利率,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到期還款困難的,酌情予以展期。其次,鼓勵擔保機構降低擔保費率,免除擔保繳納義務。最后,研究建立疫情扶持基金、政策性保險產品,打出疫情防控金融組合拳。
開展行業互助自救
鼓勵文化產業各行業之間、行業上下游之間開展互助自救,鼓勵頭部文化企業為供應商、銷售商提供零息或低息貸款,實施租金減免、應收賬款延期等幫扶措施,創新利用員工“共享”、物流網共享等合作模式,實現文化企業聯合抗疫,攜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例如,橫店影視城承諾在停拍期間免除拍攝基地、攝影棚的相關費用,降低行業運行成本。
擁抱線上經濟浪潮
新冠疫情讓線上經濟活力快速迸發,在形勢倒逼下,旅游、演藝、工藝美術、影視等行業要深刻擁抱線上經濟,開發“非接觸式”產品服務解決方案,實現現有業務的數字化、網絡化遷移。游戲、動漫、數字閱讀等數字文化產業要搶抓機遇擴寬用戶圈層,持續加大優質內容的創作,強化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全息投影為代表的新技術應用,推進電競、知識付費、云游戲、獨立游戲創新發展,提升綜合競爭力和風險抵御力。
促進文化消費回升
疫情期間,鼓勵受影響的文化消費相關企業打磨文化產品,加強人才培訓及創新研發,預判疫情過后消費者偏好特征并調整業務線。疫情過后,文化消費需求快速釋放,要梯次化有序引導文化消費場所恢復經營,加強文化消費惠民措施的針對性,助力受損企業改善現金流,重塑文化消費對北京文化經濟的造血功能。
面對近期陸續出臺的針對疫情的產業幫扶政策,受訪企業對于未來前景的信心指數總體較高。 北京文化產業有望通過政策協助繼續發力,精準謀劃,共克時艱,以小見大,全國的文化產業也應該相互借鑒經驗,制定扶助恢復文化產業的相關政策,幫助文化產業渡過這一難關。
疫情影響下,
消費、投資、貿易三駕馬車動能受挫,
文化消費也首當其沖,
但凜冬中仍孕育著春曉,
疫情過后,
文化產業仍有望實現報復性反彈,
迎來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