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哥本哈根的Alchemist 2.0是一家結合藝術與美食的酒吧餐廳。該餐廳在Alchemist 1.0的基礎上做出了更多的創新,并于2019年7月4日重新開業。如今,這家酒吧餐廳銷售的不僅有美食和體驗,更有創意和生活啟發。
“食物可以成為一種藝術嗎?我不知道,但是我愿意去探索一下。”
Alchemist 2.0主廚
▲Alchemist 2.0的主廚Rasmus Munk
Alchemist 2.0的主廚Rasmus Munk的是一位對食物有著獨特見解的90后。他認為廚師應該善于從食物身上發現環境和社會問題。Munk希望Alchemist 2.0能夠從食品和餐廳結構上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用餐體驗。
開啟煉金術士之旅
Alchemist 2.0是由廢棄的丹麥皇家劇院改造而成。為了回應這座歷史建筑的外觀,餐廳的大門以青銅為材料,上面印有粗糙的樹枝紋路。復古的大門設計給前來探索的食客傳遞出神秘感。
▲Alchemist 2.0的青銅門
走過大門,來到了充滿現代風格的藝術空間,四周的墻上印滿日本藝術家Lady Aiko繪制的紐約場景圖。五彩繽紛的涂鴉墻與肅穆莊重的大門形成強烈的對比,讓觀眾以為自己穿過了異次元空間。
▲Alchemist 2.0日式涂鴉墻
穿過涂鴉墻,我們來到一樓的酒吧室。這個14米高的空間里有一面是裝滿超過一萬瓶酒的玻璃酒窖。在燈光和全透玻璃的作用下,這個以金色和黑色為主調的空間散發著高級感,讓觀眾置身于煉金術士的工作室里。
▲Alchemist 2.0 一樓酒吧室
有別于傳統吧臺的菜單,Alchemist 2.0用簡潔的幾何圖形把菜單變為一個個可被轉動的“魔術圈“,從視覺上給消費者傳遞出未來感。顧客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轉動“魔術圈”來選擇酒水的原料和調制方法,通過互動的形式“邀請”消費者參與到調酒中,讓我們感覺自己就是調酒界的煉金術士。
▲Alchemist 2.0的“魔術圈”菜單
穹頂之下
帶你走遍世界的沉浸式餐廳
“如果有瞬間移動,我一定要用它來吃遍全世界。”現在這個想法已經不再奢侈,Alchemist 2.0利用沉浸式影像讓消費者吃遍天南地北。
走上二樓,我們來到了店內的主餐廳。餐廳頂部是一個直徑為18米的拱形吊頂 (The Dome)。這個圓頂的影像內容豐富,有美麗的螢火蟲之森,有奪目的極光之夜,還有神秘的海底世界……通過變換影像,食客可以把自己置身于特定的環境中,獲得獨特的用餐體驗。
▲The Dome海底世界影像
在海底世界影像中,塑料袋和水母的形象被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觀眾需要通過仔細觀察才能發現兩者的區別。Alchemist 2.0用沉浸式影像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呼吁大家關注海洋污染問題。
▲The Dome極光影像
在這里,我們還能看到無與倫比的極光。Alchemist 2.0讓觀眾在享受美景的同時,又不禁令我們思考—"隨著氣候變化的問題加劇,這樣的美麗還能持續多久?"
食物也可以很藝術
▲Alchemist 2.0的菜品
作為一家“不正經”的餐廳,Alchemist 2.0推出”50 impressions”,把藝術融入到50道菜式中,在食品的材料和形式上推出創新。這個系列之所以被稱為“50個印象”,是因為每道菜的背后都被賦予特定的深意,激發大眾思考社會問題。
▲Think outside the box
這道名為”Think outside the box”是用羊腦和櫻桃醬制作而成的菜品。其外形猶如一個微型人腦,先從視覺上吸引消費者。對于西方人來說,吃動物內臟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主廚Munk靈活地利用內臟這種不常規的食材顛覆人類對食物的認知。面對食物短缺問題,Munk用這道菜展現食材的多樣性,他呼吁大家發掘新食材,實現食物的可持續發展。
▲The fantastic plastic
很難想象,圖上這道猶如塑料廢品的菜式是用鱈魚和可食用塑料制成的。有數據顯示,29%的丹麥鱈魚和鯡魚體內都有塑料物質。在日益嚴重的塑料污染問題上,Munk希望從食材和菜品的外觀回應塑料污染的主題,用食物引導我們重視環境問題。
▲Food for thought
這個看著令人毛骨悚然的餐具里面裝的是我們熟悉的鵝肝。Munk利用野生鵝的鵝肝制作這道菜,意在反對社會強飼動物獲得食材,向推出不用強行喂養食用鵝就可以得到鵝肝的西班牙農民Eduardo Sousa致敬。Munk在這道菜中傳遞視覺沖擊,讓消費者在享受用餐的同時不忘考慮食材的社會背景。
▲哥本哈根的創意餐廳 | Alchemist 2.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餐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餐廳模式已經滿足不了普遍顧客的需求。通過數字化手段和食品創新,Munk正試圖重新定義餐廳在人類社會中的角色。由此,未來的餐飲業不再只是一個解決溫飽的行業,它還是個能激發人類想象,把人與社會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創意性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