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第3季后,LCD TV面板價格開始出現雪崩現象,比原先預估的第4季價格才開始下滑,約莫提早了一季的時間。而以近期8、9月的TV面板價格跌勢來看,不僅下滑幅度大且速度也很快,可說是呈現恐慌性的暴跌,未來跌勢何時止?或是走勢如何變化?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與過往的液晶循環不同的是,造成這一波TV面板價格走跌的背后因素相當復雜,其中,疫情的變化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疫情的關系,面板價格維持了1年多的飆升,漲價時間之長與漲價幅度之大,更是前所未見。
以這一波的價格大漲幅度來說,約略介于100~180%之間,這樣的情況,讓面板廠口袋滿滿、大賺錢,但在電視品牌廠方面,雖然有調漲終端產品售價,但調漲幅度約僅有30~50%,遠遠跟不上面板的漲幅,讓終端品牌業者壓力大增。
以全球主要面板廠上半年的財報來看,僅有4家中小型的業者虧損,包括和輝光電、華映科技、維信諾以及凌巨等,但嚴格來說,和輝光電與維信諾主要是以OLED面板為主,因此真正在LCD領域中虧損的廠商僅有華映科技與凌巨。
至于其它業者包括京東方、TCL華星、天馬、龍騰、彩虹,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以及友達、群創、彩晶等,紛紛都處于大賺的局面。
然而,在全球主要面板廠大賺之余,卻有為數不少的電視品牌業者處于虧損狀態,以2021年上半的中國電視品牌廠商來說,幾乎沒有賺錢,前7大品牌平均虧損達人民幣2億元左右,顯見整體產業鏈利潤分配不均的情況相當明顯。
在產業鏈利潤分配不均的情況下,終端市場的電視需求卻在遞減中,讓整體市況雪上加霜。2021年的中國電視市場需求原本就不振,預估全年的電視規模僅在3,800萬臺以下。
至于歐美市場方面,受到疫情宅經濟、運動賽事拉升,先前需求恐已提前透支,而現在疫苗逐漸普及后,已開發國家的電視需求則逐漸減弱,這是造成面板需求不再那么強勁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貨運塞港、運輸成本上升、供應鏈不順等問題,也是造成電視整機廠商不愿意拉貨面板的原因,因為縱使等到了一、兩顆缺料的IC,組裝成了電視,也會因為塞在港口或是在海上漂,不一定能夠實時運送到終端渠道上,但一旦采購了大量的面板,就有變成庫存的可能性,這是電視整機業者不樂意看到的情況。
事實上,多數電視品牌業者在第3季采取了縮減面板采購數量的作法,這種旺季收手的轉變,不但讓TV面板從賣方市場轉變成買方市場,更進一步導致價格的大跌。
光是以8月來說,根據Omdia調查,32寸面板價格大跌15美元、43寸面板跌19美元、50、55寸面板下跌23~25美元,65寸面板更是大跌29美元,平均跌幅高達10~15%。進入9月后,根據群智咨詢預估,各尺寸面板還會再下跌9~13美元不等的價格,幾乎也是兩位數的跌勢在下修。
因應TV面板的價格大幅下滑,面板廠除了一邊答應降價之外,也提供了部分的折讓,藉此保住一定的面板采購量或是長期合約,但是恐很難止住2021年下半的面板跌勢,業界預期,TV面板價格很有可能會一路跌到年底。
如此一來,這一波的面板價格下滑,有可能再度跌到2019年11月的歷史最低點或是回到2020年5月上一波的液晶周期低點嗎?這就得要從目前TV面板價格的成本線來看。
根據DSCC數據顯示,2021年第4季的32寸HD面板總成本約為43美元,現金成本預估為41美元,估計屆時的面板報價為55美元;至于65寸UHD面板第4季的總成本為213美元、現金成本為174美元,屆時的面板報價為223美元。
也就是說,到2021年第4季時,主流的LCD TV面板報價仍會高于面板廠的成本線,換言之,縱使目前的LCD TV面板價格正在大幅度且快速的下滑,但直到2021年底面板廠仍能保有獲利。
只不過,進入2022年后,面板市況還有很大的變量存在,包括需求、航運、庫存、缺料等交錯盤結的因素都是,若還加上總體經濟與貿易戰的變化,就會讓整體市況變得更加復雜,這些都會影響面板的價格走勢,不排除還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但還需要時間觀察。
然而,從面板產業結構的轉變角度來看,韓國面板廠逐步退出LCD TV面板的供應已成事實,而中國面板廠已可主導全球的LCD TV面板產能與出貨量,在中國廠商可以主控的情況下,搶占市場占有率的意義已不大,估計廠商之間的過度殺價競爭將可獲得控制,這將會讓未來的面板價格走勢獲得一定的底氣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