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給旅游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旅游企業困中尋機、主動求變。中央和地方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持續為旅游業“減負”“輸血”。政府和市場的努力能否讓旅游業撐過漫長的“寒冬”,迎來“春暖花開”的時刻?對此,記者采訪了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
被采訪人: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 厲新建
南開大學現代旅游業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石培華
中青旅遨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 韓杰
記者:近期政府部門出臺了一些針對旅游行業的紓困政策,將對行業的恢復發展起到哪些作用?
厲新建:在此次疫情中,旅游業是受沖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正是因為此,國家發展改革委、文旅部等14部門印發的《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將旅游業紓困政策單列了7條,加上各地配套出臺的旅游業相關紓困措施,給了深處困境的旅游業極大的幫助:暫退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緩交失業保險等政策著實讓深處困境中旅游企業有了緩口氣的機會,開放會議住宿服務采購、工會活動及會展活動的承接資格則為旅游企業獲得更多機會提供了政策支持,文旅部門關于科學精準熔斷機制的有關通知更是為消費者空間自由流動創造了條件。這些政策為旅游行業紓困提供了資金、機會和市場等各方面的綜合支持,有助于旅游業復工復產、盡快恢復增長。
石培華:一是有利于提振旅游行業對度過難關復蘇振興的信心,體現國家和各級政府對旅游產業度過難關、振興發展的高度關注和切實幫助。二是在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前提下,不斷精準的疫情防控政策,為進一步激發旅游消費活動創造更好條件,配套的免門票、優惠促銷、文旅消費券等政策有利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三是有利于緩解旅游企業壓力,各地針對文旅企業精準有力的金融政策為企業穩定資金鏈條,強化“疫中生存”能力,維持基本服務功能,穩住旅游市場主體,特別是穩住旅游就業,保護旅游服務的主力軍發揮了重要作用。
韓杰:旅行社是近兩年旅游行業中遇到困難較多的業態之一,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出境游停擺,跨省游時常熔斷,主業無法開展。政府部門出臺的減免保證金、緩繳社保政策有效緩解了企業壓力,補充現金流,幫助企業恢復業務,扶持文旅企業克服疫情影響有序復工開放,推動文旅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為行業注入信心,讓廣大旅行社感受到溫暖,讓行業人士感受到國家和管理部門在積極幫助旅游行業渡過難關,不僅緩解當前的經營困難,也為今后的恢復和發展創造條件。
記者:如何重點抓好這些抓紓困政策落地?在落地過程中存在哪些堵點和問題?
厲新建:好的政策能否讓旅游企業真正有獲得感,最終還是要看執行、落地情況。為了有效推動紓困政策扎實落地,第一,要加強紓困政策的宣傳,讓更多企業及時了解最新政策,同時在宣傳的過程中要及時調研發現最新情況,為后續推出更豐富的政策舉措奠定科學基礎,第二,要加強各相關部門在紓困政策落實中的協同,把各相關部門的紓困工作凝聚到“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的政策目標上來,第三,要加強紓困政策執行落實情況的督導,避免出現以文件落實文件的情況,真正讓政策惠及旅游企業。
目前政策落地方面碰到的主要問題涉及基于經營收入的相關減免,畢竟很多旅游企業已經很長時間沒什么收入,更不要說利潤了,因此這些減免的實際意義可能大打折扣;有些政策取決于疫情防控情況,比如有些地區因為疫情原因,會議、住宿的采購以及會展活動、工會活動等政府和機關單位購買服務需求還難以釋放,因此對旅游企業的紓困作用就容易受到影響。
石培華:抓好紓困政策的落地,最重要的是要統籌協調好旅游復蘇發展和堅守疫情防控之間的關系,在涉旅疫情防控政策方面要做到統籌規劃和管理一盤棋,相關部門統籌協調共同推進旅游產業復蘇。其次是保持政策的系統性、持續性和銜接性,疫情影響持續的兩年多來,文旅產業受到的打擊是全面的、系統的,單一領域、暫時性的紓困政策往往難以起到根本性的扶持作用,提振文旅產業,需要穩定資金鏈、疏通營銷渠道、助力產品更新、維護服務質量多管齊下。
韓杰:目前,各地對旅行政策開放有著不一樣的見解,比如北京從去年10月份暫停跨省游后到今年6月仍然沒有開放,旅游企業的主營業務幾乎停擺。同時還存在信息不對等、申請流程復雜等問題,需要企業和政府共同努力,讓紓困政策落地開花。
記者:為應對不利影響,市場主體應如何通過創新產品、調整業務方向來適應市場變化?
韓杰:旅游企業要緊跟市場變化,靈活地做出業務調整。一是根據目前較火的周邊游市場、本地游市場等熱門消費場景打造系列產品,在跨省游熔斷的情況下保證現金流;二是緊跟時事,將消費主力群體80、90甚至00后的消費需求與消費習慣作為產品研發、營銷推廣的主要依據,提供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三是抓緊政府部分相關政策,在政策支持下,做好人才、業務、產品、服務方面的各項準備,在機遇來臨之時搶占先機,贏得市場。
新消費市場場景下,家庭度假群體成為旅游主力軍,消費需求的增大,也對市場發展提出嚴格的要求,提升服務品質尤為重要。未來,要緊跟市場需求,將數據、內容、場景等核心產品元素全面打通,一體化服務于用戶需求。通過打造多層次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服務體系,為消費者推薦優質旅游資源、提供高性價比的出行解決方案。
厲新建:在充分用好政府的紓困政策外,旅游企業也需要密切關注到旅游市場在康養運動、小團定制、家庭親子、深度研學、戶外休閑以及微旅行、慢休閑、深度假等方面的新需求,及時調整產品方向,在產品創新、經營創新、模式創新等方面著力;選擇堅守的旅游從業者可以通過參加文旅部門、行業協會組織的公益性培訓、講座等方式進行充電和提高,甚至為疫后新的旅游需求提前做好轉型準備。
石培華:旅游企業與從業者大致上可以從心態和業態兩方面強化,提升對市場環境的適應能力。首先是心態,疫情防控常態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加之以供給側改革的加速,旅游產業已經不太可能回到2019年以前的狀態,舊的商業模式,運營模式,服務模式難以為繼,等疫情好轉、等政策扶持不太現實,樹立變局意識,突破舒適區,闖出一條新路才是關鍵。其次是業態,本地游、周邊游,城市文旅等業態的逆勢崛起,體驗化、多樣化、個性化產品趨勢日漸清晰,傳統旅游服務行業的生存壓力進一步增大等一系列的現象都預示著新舊業態的更替,企業要做好輕量化、信息化、多樣化轉型,關注市場新動態和客群細分的新趨勢,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市場變動做好準備。
記者:為進一步促進旅游業恢復發展,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旅游企業等還應從哪些方面入手?下一步您對助力旅游行業脫困發展有哪些建議?
石培華:政府部門助力旅游業恢復發展,需要做好兩方面工作,第一是堅持科學防疫,關注政策協調,盡最大努力在嚴防疫情其群體下為旅游產業運行保駕護航,破除旅游產業恢復的“隱性障礙”。第二是做好穩市場主體,穩旅游就業工作,加大在金融和財政領域對文旅企業的扶助工作,在特殊時期減輕企業負擔,為未來旅游產業的全面復興保留市場力量。三是將穩定就業和旅游人才隊伍作為旅游行業紓困復蘇的重點內容,并與其他戰略結合,實施重點旅游人才行動,與盤活優化旅游存量相結合,針對性引導旅游人才供需對接,搭建事業平臺。行業協會是聯結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最重要的工作時做好市場聲音與企業需求匯集與反饋的作用,深入開展市場調研工作,對當下國內旅游發展的整體態勢和企業生存發展的真實情況擁有較為清晰和全面的認知,為政府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同時做好文旅企業內部互助機制的探索。旅游企業應該抓住復蘇機遇,積極應對市場競爭,注重生存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的提升,兼顧業態的調整和未來發展戰略的重新審視,推進商業模式的優化和創新。
厲新建:保險代替保證金的制度很好,在脫困關鍵期還可考慮在旅游企業、保險公司和政府部門之間探索形成保費三方分擔協同機制,保險公司優惠一部分,政府部門以獎勵的方式分擔一部分,從而最大限度降低旅游企業在保費方面的支出。從此次疫情對旅游業嚴重沖擊的現實出發,未雨綢繆,逐步推動建立面臨行業性困境時的行業救濟制度或法規,以及企業經營性困境是的企業歇業制度。
從根本上看,旅游行業的脫困還是有賴于自由、便捷、安全的空間流動。下一步要利用科技手段、務實舉措,在保證游客空間移動數據隱私的前提下,做好防疫數據、預定數據等各類信息集成與綜合,不斷提高效率,提高旅游出行的便利性;積極探索“副作用”更小、更精準的熔斷政策,低風險地區之間相互協作,建立更密切、更穩定、更可控的區域間旅游貿易流通機制;構建更科學、更權威、更及時的旅游消費空間與涉疫管控空間安全防范指南和流動機制,最大限度恢復游客有序的空間流動,幫助旅游業重建產業生態、促進運營復蘇、加快恢復增長。
韓杰:從政府層面來說,政策制度加大扶持,比如適當開放跨省游政策、一定程度上減免或返還增值稅,同時從政策上支持引導文旅企業參與政府采購,如企事業單位的黨建、團建、員工療養出行等服務,從報銷制度、發票上予以合規支持。從行業協會來說,應發揮引導、協調作用,對行業層面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加以引導,妥善處理行業內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與糾紛,維護行業的平穩發展。從旅行社層面來說,疫情影響的迷茫與低落已經逐漸散去,接下來應該嘗試開拓新業務,加快業態調整,做好統一規劃與部屬,增加收入來源,強化自身的抗壓能力,提前謀劃何時以及如何實現復蘇,為促進旅游業恢復發展下好“先手棋”。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魯元珍
資料圖片
本期編輯 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