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指出,早在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6.2%,中國數字經濟總量規模和增長速度位居世界前列。這其中,數字文化產業不僅同樣實現了快速增長,也是對社會影響最大的數字經濟類型。近年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數字化文化新體驗、新場景持續增加。根據中國版權協會今年5月公布的數據,2021年中國數字文化產業規模已達7841.6億元,同比增長14.7%。
盤“活”賦能|文化積淀
隨著城市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數字化思維的火花也點亮了文化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在這場整體性變革中,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理念落地為數字文化應用場景,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新邏輯、新格局輪廓漸顯。
雨燕伴古建| 念舊的“旅行家”
作為全世界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候鳥,北京雨燕與這座城市相伴而生。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聯合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將它打造成北京中軸線申遺的首個數字IP形象,并將其設計為數字藏品公益發行。
*圖片源于:“云上中軸”小程序
“空谷幽蘭”| 美似一場夢
江蘇省演藝集團為構建“國家大數據平臺戲曲數字化生產線”研發的“艾鰨”戲曲機器人,打造數字科技與傳統文化創新融合人機同臺的昆曲《游園驚夢》。
此次人機共演昆曲的首秀在攻克“動作捕捉難、動作還原難、服化道配制難和還原保存難”四大難題的基礎上,通過塑造數字藝人、打造數字藝人天團,讓非遺煥發青春活力。
“花冠裙襖”| 弘揚禮儀之邦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所存世的明朝服飾僅一百余件,因服飾類文物對保存環境要求極高,為更好地保護傳世的明代服飾,避免這些服飾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被氧化、褪色,山東博物館對這些珍貴服飾進行了數字化采集和數字資源創意展示等方面的建設。
數字非遺保護
通過制定古代服飾數字化采集與加工技術規范編制,并建立一套面向服飾紋樣的研究方法體系,成功探索出一套針對古代服飾類的三維數據采集和加工流程,充分積累了國內在這一領域的工作經驗,為國內古代服飾的保護研究提供了成功的樣本。
“筆下龍蛇似有神”| 重現藝術瑰寶
佛山市博物館采取三維技術、動畫、實拍影片和小程序相結合的方式,構成一個完整的創新展覽模式,利用科技手段讓古字畫“活”起來,打造集畫作展示、互動體驗、科普教育、分享交流等多維功能于一體的移動數字體驗平臺。
多角度為觀眾解讀畫作背后的故事,讓展覽適應不同文化背景的參觀者。
產業園區|“遍地開花”
壹/ “數字江海”
2021年4月9日,上海奉賢新城首個數字產城融合造城計劃發布。“數字江海”—— 一個全新可感知、可參與,各類創新要素集成的未來數字城市示范區——上海首個城市力全滲透的數字國際產業城區呼之欲出。
貳/ 國家文創實驗區
國家文創實驗區自2014年成立以來,緊抓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機遇,促進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新技術在文化領域的創新應用,積極構建以文化傳媒、數字內容、文化貿易等為支撐的高端產業體系。2021年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單位實現收入1492.9億元,同比增長42.6%,成為全國首個超過千億的文化產業功能區。今年上半年,實驗區數字文化產業實現收入250.7億元,同比增長28.8%,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叁 / 中南(杭州)數字文創谷
以“數字文創”為核心產業,按照“數·文”“數·創”的業態布局,圍繞數字文化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文創谷已擁有多個行業領先的制作平臺,未來將為杭州動漫IP與文創、教育、文旅等產業融合提供有力支撐。
四大技術|孕育商機
厘米級空間計算
全天候全場景:厘米級定位與一度以內定姿(6DOF)支持高精度AR導引,支持POI全息標牌,支持數字大屏等算。
高精度3D識別
高精度:毫米級3D識別周圍的環境與世界,支持3D地標物(外灘銅牛、陳毅雕像等)識別,支持文物、壁畫故事講解等。
高真實感渲染
高真實感:數字內容與真實世界的高真實感融合,逼真的虛實遮擋,虛擬物體在真實世界的光影一致。
大規模3D地圖構建
多源地圖采集與處理:地圖自動化生成流水線構建,支持衛星建圖,具備大面積快速覆蓋能力,支持全景+激光建圖,支撐高精度定位,支持地圖眾包。
SHOP PLUS專注數字經濟發展賽道,致力于為商業打造智慧空間。2022年12月14-16日·深圳 & 2023年3月28-31日·上海,更多數字經濟前沿創意與業態,恭候您的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