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11月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包括《電動自行車電氣安全要求》第1號修改單等3項強制性國家標準)開始實施已經超過1個月,以廣州為例,消費者已經可以在日常使用和購買新車的時候感受到新政帶來的變化。
“從上個月開始運到店里來的都是最新國標的車了,電池組、整車、充電器都是統一編碼,如果對不上就上不了牌。”12月23日,廣州石榴崗某電動自行車專營店負責人稱,新國標大大提升了之前電動自行車改裝門檻和成本,對于保障電動自行車的使用安全,尤其是因為非法改裝帶來的電池安全隱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不過,該負責人也表示,依然有個別商家正在研究可繞過新國標政策體系的手段。對此,廣東省電動車商會方面表示,行業將推動電動自行車全生命周期服務平臺等方式,實現更精細化的質量追溯,配合新國標,令電池安全隱患可以更好被追蹤和預防。
“電動自行車尤其是電池的統一賦碼管理早在2023年就有被提出,當時是廣州市人大代表、集泰股份總經理鄒珍凡建議的。”廣東省電動車商會人士表示。
在以新國標為首的一系列電動自行車管理新政,以及行業在安全生產及監督方面的諸多努力之下,過去多年來成為社會安全心腹大患的電動自行車電池安全問題,有望在2025年開始得到控制。
切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對于新國標,消費者大多持保留態度,認為這些規定影響了日常用車的便捷性。因為新國標要求電動自行車“一車一池一充一碼”,所以通過換裝超標電池快速提升車輛續航和速度的老套路被堵死,有消費者甚至四處求購新國標實施前出廠的老車。
新國標之下,電動自行車的速度被嚴格限制在25km/h以內,在日常通勤方面確實會有影響。不過,消費者還應該關注到新國標對車輛的嚴格限制,還有出于以電池起火為典型的安全事故考慮。
以“一車一池一充一碼”為例,這不單為預防車輛通過改裝突破限速,還可以在車輛出現起火等質量事故后方便溯源,維護車主的權益,倒逼廠家保證生產質量達標。另外,在與新國標同時開始執行的《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安全技術規范》中,還包含要求鋰電池電動自行車觸發熱失控報警后5分鐘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如果消費者為圖一時方便改裝非新國標電池,很有可能失去關鍵安全保障。
近期,隨著新規對電動自行車鋰電池安全標準的提升,各大廠家紛紛采取應對措施,防火阻燃材料成為其中關鍵一環。例如灌封膠、遇火膨脹的功能涂料等先進材料,正逐步在鋰電池生產中得到應用。
其中,就有來自廣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作為電池新國標GB43854-2024材料行業唯一參編企業,集泰股份在技術研發與應用上始終走在行業前沿。
據其技術專家透露,高安全規格鋰電池雖在成本上有所增加,但其為消費者帶來的價值卻是不可估量的,絕非那些單純為提升車輛速度與續航能力、卻忽視安全隱患的超標電池所能企及。
“以我們自主研發的灌封膠為例,它能有效包裹每個電芯,即使熱失控發生,也能有效抑制熱量的快速傳播,為電池組構建起一道屏障,最大程度地將損傷范圍限制在發生熱失控的單體電芯之內,從而保障整個電池模組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集泰股份技術專家詳細闡釋道。
賦碼溯源,為鋰電池安全“吹哨”
據廣東省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專班公布的數據,今年4月20日至11月20日,廣東省共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2140起,其中由蓄電池故障引發的火災占比接近七成,從蓄電池類型看,有1567起火災與鋰電池相關。
可見,蓄電池安全,尤其是鋰電池安全,是電動自行車最大的安全隱患。雖然新國標將鉛酸電池重量限制從55公斤放寬到63公斤,能夠一定程度上提升鉛酸電池電動自行車的社會保有量占比,但可以預期,續航普遍更長、重量輕操控靈活的鋰電池電動自行車并不會被完全取代。
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鋰電池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性,是行業乃至社會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為此,近日廣東省電動車商會便聯合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基于新國標“一車一池一充一碼”的基礎上,共同建設并發布電動自行車行業追溯服務平臺。
通過對電動自行車整車、電池以及充電器的“一物一碼”溯源管理,上述電動自行車行業追溯服務平臺可以在發生安全事故后快速進行質量追溯。另一方面,平臺還專門開發車輛安全檢查功能模塊,幫助消防及相關部門通過大數據了解到車輛的安檢和風險情況,提前部署安全隱患排查工作。
據悉,為推動電動自行車行業追溯服務平臺的普及,以及其它更多電動自行車安全相關技術、管理手段的研討,由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廣東省電動車商會主辦,廣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24“集智云享 共促發展”兩輪電動車安全論壇-北京站將于12月27日在北京泰富酒店舉行。
期待電動自行車相關管理部門、行業協會、產業上下游龍頭企業等各方代表在論壇上的頭腦風暴,共同為電動自行車及鋰電池安全問題出謀劃策,促進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