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的深圳,秋高氣爽,生機勃勃。
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下文簡稱“高交會”)以鵬城為原點,向全球邀約。
本屆高交會在深圳會展中心(福田展區)和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展區)兩館同時舉行。展覽規模達到50萬平方米,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單位參加,是歷屆展覽面積最大、參與國家(組織)最多的一屆博覽會。鮮明的國際化特征讓高交會躋身國家級展會之一。
創辦于1999年的高交會,25年櫛風沐雨,25年春華秋實,從歷史深處奔涌而來,向創新驅動澎湃而去。從“一展兩館”,走出深圳、走向世界。
從“荔枝節”搖身一變的高交會,是深圳一棵掛滿了累累碩果的“荔枝樹”。這個“中國科技第一展”正拔節生長,越來越高、越來越新,吸引著世界目光,與世界、與未來更緊密相連。
“科技第一展”何以“第一”
習近平總書記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時代車輪滾滾向前。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要在世界發展潮流中占據主動地位,不斷鞏固和擴大優勢,必須敢于創新、善于創新。
高交會在深圳誕生,并非偶然。
深圳選擇了高交會,高交會也選擇了深圳。
回望25年前,首屆高交會開幕時,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港澳臺地區和4個國家部(院)、國內外著名院校、美德日等26個國家的402家高科技企業、大學、研究所、金融機構和一批國際風險投資機構共86個團組參會,4000多個項目登上交易臺。在那屆高交會上,共成交項目1000多項,成交總額達64.94億美元。
當時不會有人留意,一個個年輕的科技創新創業者,帶著項目四處奔走。歷史的神奇之處,恰在于讓生命力的嫩芽借著時間枝繁葉茂。當時不覺,那一幕幕寫下的一頁頁,波瀾壯闊。
11年后,2010年。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慶祝大會上提及高交會時說:“我們曾為湊出必需的營運資金而四處奔波、夜不能寐,甚至試圖賣掉我們的QQ軟件。幸運的是,借助深圳第一屆高交會這個平臺,我們獲得了第一筆風險投資,加快了創新步伐,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騰訊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在那屆高交會上,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款閃存盤(U盤)的成曉華與鄧國順獲得了風險投資。風險投資,成為那屆高交會的熱詞,也給未來深圳乃至中國高科技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如今的騰訊集團,已經成為中國最大互聯網公司;如今的高交會,早已成為深圳的城市名片,更成為科技創新的“國際會客廳”。在這里,科技弄潮兒們,或向著科技海洋的更深處漫溯,或向著科技巔峰的更高處攀登。
創新,讓過往的想象成為現實。
中國長城高級副總裁杜長征告訴總臺記者,期待以高交會為媒,加速自主計算領域創新成果轉化,讓科技創新高效落地,推動“技術與市場”“產業與資本”深度融合、雙輪驅動。
今天,我們對未來的美好想象,也期待從高交會尋找啟發、探尋答案。
“科技第一展”何以凝聚期待
本屆高交會,商務部、工信部等5個部委、北京、廣東等33個省市,清華、北大、上海交大等27所高校悉數云集。參加企業超過3000家,涵蓋中石化、中石油等重點央企,華為、中興等行業龍頭以及科技型中小企業。此外,還有來自全球五大洲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參會。
本屆高交會還設有“一帶一路”主題參觀路線,展現前瞻性科技成果;設置“產業會客廳”,企業可與買家和科研機構等在此進行一對一的商務洽談和產學研對接;組織舉行多場高規格論壇和會議,“大咖”們“鵬城論道”,交流探討科技創新發展趨勢和未來方向。
一系列精心設置和創新舉措,充分展現了“中國科技第一展”的擔當與魄力,進一步促進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科技、能源、工業等領域友好交流,為共建國家的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高交會里的“大國重器”如何展現大灣區的硬核科創實力?首創數字人直播形式,如何打造“數字人+科創人才”的解說形式?從萬米高空到深海大洋,科技如何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當汽車不在路上跑,當AI給汽車裝上“火眼金睛”,會是什么樣的情形?這些提前預告的亮點,讓我們對創新充滿期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縱觀全球科技發展大勢,協同創新、合作創新、開放創新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
創新成就了高交會,高交會也成就了創新。
25年來,深圳這座創新之城與高交會這個“中國科技第一展”交相輝映。一家家科創企業堅持走“專精特新”“科技創新”之路,借助高交會平臺,把“中國智造”推向全球,努力打造世界一流。
2016年首次參加高交會時,這家創辦僅1年、專注全景影像設備的研發和制造的影石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僅有160名員工,1款產品。去年,高交會首次設置“專精特新”企業展,匯聚4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拳頭產品,影石已是其中一員,深度展示了深圳專精特新企業的創新成果。
2023年,影石已經擁有近20款產品,在全球全景相機領域市占率達50%,為全國兩會、春晚、航天航空、2022北京冬奧會等活動的直播報道提供支撐。公司聯合創始人陳永強告訴總臺記者,“創新的理念,讓他們換一個視角和方式看世界,從‘痛點’挖掘新的增長點,找到前進的方式。”
走出“高交”看“高科”
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深圳等經濟特區: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精耕細作,精雕細琢。一張白紙,從零開始,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主陣地,在深圳,創新早已植入基因。高交會,搭建起企業交流的“會客廳”,遇見未來合伙人。
本屆高交會,共有阿根廷、希臘、匈牙利、伊朗、巴基斯坦、葡萄牙、俄羅斯、塞爾維亞、新加坡、阿聯酋等38個國家確定參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科技創新領域互聯互通的新契機,正在為高質量發展助力。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高交會,以創新為源點,成為世界科技創新交流的“C”位。高交會所在地深圳,正是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的縮影,發力原始創新能力建設,深入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2021年,深圳零一學院在深圳坪山創辦,“零一”二字,意指從0到1的創新,彰顯著辦學初衷,致力于長周期、深度培養頂尖創新人才。
2022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5.49%,基礎研究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7.25%,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94.0%。放眼廣東,2022年全省研發經費投入達到420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26%,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加到6.9萬家,研發投入、研發人員、高新技術企業量、發明專利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主要科技指標均居全國首位,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六年位居全國第一,深-港-穗科技集群連續3年排名全球第二。
改革創新是廣東的標志性名片,是這片土地的根與魂。尊重創新,更是廣東的鮮明特質。在深圳,率先形成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并作為深圳經濟特區47條創新舉措之一,向全國推廣。其中,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工作、海外糾紛應對指導兩項考核蟬聯全國第一。就在上個月,廣州、深圳建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獲得授牌,入列第一批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城市。
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深圳使命、粵港澳大灣區使命,在于基礎研究,原始創新。深圳,這是一座奇跡之城、創新之城、未來之城。科技創新,一直是深圳的發展密碼,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澎湃動能。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新征程上的廣東,正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吹響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正奮力以高質量發展實現現代化建設新跨越。
相約高交,讀懂中國,看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