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政府也越來越重視音樂節在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的價值。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引進音樂節,部分地區政府會給予音樂節一定的財政補貼,提供音樂節用地和積極審批。有些城市的政府甚至會主導音樂節的舉辦,將其打造為城市的“文化名片”。
音樂助力旅游,為地方旅游經濟帶來強勁的動力,提高當地的知名度,為當地優秀的特色文化的宣傳提供了良好的機會。戶外音樂節成為促進文旅融合的又一亮點。
“音樂節+旅游”的歷史回顧
“音樂節”一詞最早出現在18世紀英國。1784年,韓德爾音樂節在英國誕生,音樂節一詞也因此出現。20世紀60和70年代,爵士和搖滾音樂節的大量舉辦催生出戶外音樂節,音樂節的舉辦形式逐漸從世俗音樂轉向戶外娛樂的形式,世界各地掀起了舉辦戶外音樂節的熱潮。戶外音樂節不同于室內演出的音樂會,它以露天場地為演出平臺,通過臺上臺下群體狂歡的演出形式,極好的詮釋了音樂現場的體驗之感,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中國人對音樂節的了解是伍德斯托克音樂節開始的,這場具有50萬人的聚會被賦予了很多神話,也是追求烏托邦夢想的搖滾樂手們所向往的樂園。而我國自己的大型戶外音樂節的出現是以2000年的迷笛音樂節為標志。中國戶外音樂節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從無到有,逐步完善,如今已變成年輕人欣賞音樂、娛樂休閑的一種重要形式和途徑。
▲音樂節現場 來源:一諾農旅規劃
音樂節越來越受到旅游市場的重視,也為各地的城市形象和景區旅游業帶來了不錯的效果,讓文旅業在不斷發展的當下增添了更加新鮮的血液,形成了與文旅業逐步融合的新局面。
“音樂節+旅游”的歷史回顧
(一)音樂節滿足Z時代社交個性化需求
2016年,劉若英在上海簡單生活節反串成“劉若男”:梳高了劉海、搭配了西裝、打起了領帶,從許巍的《藍蓮花》、唱到了樸樹的《平凡之路》……“音樂節就是要好玩、好聽、好看,做一些不一樣的。”三次參加簡單生活節的劉若英,貢獻了這段堪稱顛覆性的表演,徹底打破了劉若英此前因大熱歌曲帶來的大型KTV演出的現場效果。可以說,在劉若英的個人演唱會中,知性、溫柔這種已經固化的認知才是樂迷們的期待,但在音樂節上,搖滾、反串才能帶來驚喜。
▲劉若英演唱會 來源:知乎
表演之外的更多驚喜還在于,音樂節已經逐漸成為了一個吃住娛一體的大型沉浸式娛樂休閑場所,為了能夠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體驗需求,音樂節不斷引入深受年輕人和潮流人士喜愛的設施、場景、IP,將音樂與時尚、科技、文化、環保等眾多主題融為一體,恰好打破了消費者對其他現場娛樂同質化的認知,這對于追求個性、別致體驗的年輕人來說這再合適不過了。
音樂節其實一直在扮演一個敢玩兒,會玩兒的角色,僅這一點它就滿足了消費者對于個性化娛樂的需求。除此之外,它滿足的還有消費者對于同類化社交、品質化消費、性價比娛樂的需求。音樂社交,一直是音樂行業的一大重頭戲,不管是網易云音樂,還是騰訊音樂系都在社交上不斷發力,而音樂節的優勢就在于它天生自帶的社交基因,更能直擊95后消費者日益凸顯的社交訴求。
不管是年輕人一直將音樂節作為大型“面基現場”,還是因為共同的愛好年輕人能在這個陣營里輕易找到歸屬感和認同感,音樂節始終像一個紐帶,它以人為單位,以音樂為繩索,串聯在一條線上的人總能找到一個可以社交的社群,去幫助他們實現社交價值。除了音樂節自身的年輕、社交屬性外,還因為95后更愿意為“體驗”和“品質”買單。摩登天空創始人沈黎暉表示,現在的年輕人接觸的東西多,有很好的審美,對于音樂的判斷和自我身份的判斷也比過去的年輕人更精準。所以在選擇多樣的當下,諸如草莓音樂節、簡單生活節、迷笛音樂節等有理念、有個性、有設計感的音樂節其受到95后的喜愛。
(二)音樂節帶動投資和就業
以成功舉行了張北草原音樂節和天漠音樂節的河北張家口市為例。2009年,首屆張北草原音樂節在張家口張北縣舉辦,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張北,2008年的人均年收入是2700元,同年國家公布的農民人均年收入是4700元。隨著張北音樂節的落地,當年附近村民收入就翻了一番。在開辦后三年內,張北縣引進300億投資,開工29個房地產項目、5個五星級酒店。
2016年,首屆天漠音樂節在同隸屬于張家口的懷來縣舉辦,周邊酒店的床位一時間供不應求,此后的幾年里,懷來縣城增加了幾千個酒店房間。當地房價也因為音樂節和文旅產業的發展一飛沖天,2015年,懷來縣縣城的房子大概3000-4000元/平米,到2018年已經漲到了11000元/平米。雖然這些經濟上的增長不能完全歸功于音樂節,但很大程度上是密不可分的。
張北和天漠音樂節的創始人李宏杰就表示,在沒有音樂節之前,懷來的資源就挺多的,但始終無法形成動態的品牌效應,音樂節乍看起來和當地的其他資源沒有什么相關性,卻是提升當地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方式之一,當品牌效應形成時,將會成為活廣告。
(三)音樂節帶動城市經濟
UK Music推出的《Wish You Were Here 2017》報告顯示,早在2016年,英國現場音樂參與人數達到了3090萬,因為參與現場音樂的旅行人數達到了1250萬,其中海外旅客高達82.3萬人。也就是說,在3000萬的人群里有超過1/3是為現場音樂而去旅游目的地的,直接或間接創造了40億英鎊的收入。同時,這些演出活動也帶動了當地的就業,提供了超過4.7萬份的全職工作。
▲音樂節對英國城市經濟的帶動總用 來源:知乎
而在美國,也有不少城市因音樂而聞名遐邇,例如以SXSW(西南偏南)和Austin City Limits音樂節聞名的奧斯汀,還有音樂重鎮納什維爾、孟菲斯,都曾一度登上福布斯的城市排行榜,而這些城市的其他產業在美國并算不上突出。
隨著音樂節對地方經濟帶動作用的顯現,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也表現出對音樂節的重視。除了上文所提到的山東政府對音樂節的重視,成都市政府也出臺了《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音樂產業發展的意見》,也明確表示將音樂產業作為增加城市文化軟實力和城市魅力的重點產業。
音樂節+旅游案例分析
(一)地域文化+城市:敦煌大漠音樂節
2014年甘肅敦煌大漠舉辦的音樂盛會,將西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種藝術元素融匯其中,創造中國獨特、震撼的音樂節。音樂節在獨有的敦煌古城文化背景下,集合了多種別具一格的文化活動,比如:首次公路與音樂狂飆——極限車迷大狂歡;有趣的影視專場——戶外電影及紀錄片;可愛的創意聚集——邊聽邊玩的創意市集;真誠的公益——流動課堂等。讓人耳目一新的是擁有極具特色的西北文化專區,當時堪稱全國唯一。現場向觀眾進行獨特的文化展示:民俗舞臺、敦煌曲子戲、秦腔以及其他西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借助音樂節的客流量與熱度,最大程度地宣傳西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其優秀的文化魅力,為敦煌大漠音樂節增加了文化內涵。
▲大漠音樂節 來源:文化產業來信
真正像敦煌大漠音樂節一樣用心將當地特色文化融合的音樂節很少。因此,為更好地促進文旅融合發展,不妨通過音樂節真正融合當地特色文化,給樂迷和游客帶來新鮮的體驗,進一步提升音樂節自身的影響以及對當地旅游的推動。
(二)政府助力+音樂節:山東政府打造城市文化名片音樂節
近十年間,音樂節的發展從音樂類型而言,呈現出從單一向多元,綜合向垂類分化的特點。
早期音樂節主要以搖滾為主,如迷笛音樂節、摩登天空音樂節等;而后綜合性的戶外音樂節逐漸變為主流,如草莓音樂節、轉型后的迷笛音樂節等,涵蓋了爵士樂、民謠、藍調、搖滾朋克和流行音樂。2014年的長江迷笛音樂節共設立了九大舞臺,包含搖滾、電子音樂、民謠以及國風音樂等不同類型。說唱類音樂節發展勢頭正猛。多元化音樂節的發展既滿足了不同樂迷對于不同類型音樂的需求,也拓展了音樂節的受眾群體。
▲山東省音樂節海報 來源:文化產業來信
近年來,政府也越來越重視音樂節在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的價值。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引進音樂節,部分地區政府會給予音樂節一定的財政補貼,提供音樂節用地和積極審批。有些城市的政府甚至會主導音樂節的舉辦,將其打造為城市的“文化名片”。《山東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規劃(2020—2025年)》明確將音樂節作為繁榮發展夜間旅游的主打文化產品。一時間,山東出現了德州麥浪音樂節、濰坊新國潮音樂嘉年華、濟南新青年音樂節、淄博向陽花音樂節等數個音樂節,通過戶外音樂節助力山東省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青島也準備把機場拿出來整場音樂節。
4月13日,青島艾可什機場音樂節官方微博表示,5月27日到28日將在山東青島流亭機場國際停機坪舉辦機場音樂節,屆時將有30多位藝人齊聚舞臺。不管是飛機充當舞臺背景,還是停機坪上硬核蹦迪,航空元素加上潮流音樂元素的碰撞,確實令人心潮澎湃。
▲青島艾可什機場音樂節 來源:大運河傳播
會玩跨界的也不止機場,這幾天的“頂流網紅”城市淄博也準備來上一場音樂節。4月15日,淄博的梓橦山景區官宣了第一屆鄉村燒烤音樂節,主打互動性和參與性,音樂節場地分成兩個區域,一邊是表演區,一邊是燒烤區,又能欣賞音樂又能吃個痛快,夜生活還真是“兩不誤”。
(三)數字技術+音樂節沉浸式場景:城市創意音樂節
場景對消費行為有著獨特的刺激和引導作用,充滿文化意義的消費空間,可以給個體自我與相互之間提供充滿愉悅的體驗。2019年虛擬偶像洛天依演唱會,現場利用全息真實化攝影,塑造了具有科幻感的舞臺和虛擬人物,為音樂節利用技術創新帶來新的啟示。數字多媒體技術,全息影像或者VR/AR交互技術的加持可以給用戶帶來新的場景體驗。2019年廣州草莓音樂節在周邊現場應用數字媒體技術,融合潮流元素和藝術裝置打造沉浸式互動基地,給樂迷帶來新奇驚艷的視聽效果。
▲數字技術賦能音樂節 來源:城市光網
2023年第二屆上海音樂學院國際數字音樂節閉幕會,融合音樂藝術、元宇宙元素、數字技術,展現了當今國際游戲音樂前沿的創作理念,成功破圈吸引了各路觀眾。在2022日本搖滾音樂節中,主題的NEXT ARTIST便已經點明了音樂的數字化趨勢,套用蘋果文案:你參加的下一個音樂節為什么不是在元宇宙中?在一片充滿炫光的甬道中進入,如夢似幻的舞臺是只存于想象中的場景,如今在CG技術的加持下被搭建出來,粉紅色的搖滾舞臺也在講述著愛與和平的故事。
▲NEXT ARTIST音樂節 來源:城市光網
很多的音樂節會選擇在跨年前,《Next Artist index》就帶有強烈穿越之感的場景——賽博朋克般的時光通道設計,引領著我們走向新一年的開始。如果說22年的搖滾音樂節是甜美的夢境,那21年的《COUNTDOWN JAPAN 2021》則應當更加宏大。
▲countodown音樂節 來源:城市光網
隨著地殼破裂,充滿柔軟感的舞臺炸開,硬核線條的星球背景下與棉花般的舞臺呈現出另一種和諧。最終一錘定音的舞臺球,敲響這場音樂節的開場。音樂節可以運用數字技術和視覺藝術,營造沉浸式的演出空間,使人們從音樂的文化融入到音樂的體驗中去。
音樂節可以被視為一個利用文化、旅游和青年消費市場等多種資源相互融合的綜合性文化事件,有望助力文旅產業的破圈和發展。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分支之一,成功舉辦音樂節等創意活動對推動一個城市文旅產業發展的作用不容小覷。
《美好城市指數白皮書》指出,在美好城市構成要素中,31%的受訪者會因為娛樂活動而關注一個城市。所以組織類似音樂節的節慶旅游活動有助于提升旅游氛圍,使游客能夠更好地融入到環境當中,游客會逐步形成認同感,通過提升宣傳力度,來提升該城市在游客心目當中的形象。
總的來說,地方音樂節的熱潮對于中國的音樂產業和地方文旅產業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業內人士指出,未來95后、00后在推動旅游需求增長的同時,將推動旅游業向多元化、個性化發展。這也意味著,在未來像音樂節這樣的個性化消費品類的文旅屬性,會越發凸顯。
雖然在熱潮之后,大多數音樂節很可能會消失,但也大概率會留下一批經受住時間和市場考驗的地方音樂節品牌。這些音樂節就像是種子,終將生長成為散布在全國各地的一片片文化綠洲。